学校主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院概况
科研平台
学科建设
科研成果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首 页 >学科科研 >学科建设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来源: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阅读:356』 『日期:2022-05-22』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1.学科优势

土木工程学科作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聚焦地方优势建筑遗产资源,科学布局学科研究方向。湖南是全国建筑遗产大省,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和等摩崖石刻不可移动砖石质文物数量位列全国首位,传统村落及古建筑数量排名全国第三,永州拥有的国保、省保等文物建筑在我省名列前茅。这些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服务我省“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与社会意义,为能系统的开展相关研究,本学科依托聚焦地方优势建筑遗产资源,整合我校办学优势,瞄准智慧保护利用技术高地,稳步引领学科特色发展。本学科瞄准建筑遗产智慧化保护利用技术的关键核心问题,以“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用创新模式,在建筑遗产平台构建、健康模型与AI预警、大数据智慧应用等3个方向的开创性工作,为我国不可移动文物建筑保护做出了历史贡献,形成了建筑遗产数据采集自动化、病害诊断智能化、活化利用智慧化的研究特色,引领不可移动文物建筑一体化保护及其技术创新,在我省乃至国内占据了建筑遗产智慧化保护利用技术创新的制高点。建筑遗产智慧化保护研究团队被确立为湖南科技学院“双一流”学科创新培育团队。

2.师资力量

土木工程学科团队教师总人数38人,其中获省青年骨干教师(3人)、省教学能手(1人)、博导(1人),硕导(12人),40岁以下青年教师(22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9人,学科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比50%。团队成员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研究方向,涵盖了土木工程、建筑学、计算机科学、测绘工程、环境生态学等领域,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氛围。

学科团队实力强,有20余名教授博士长期致力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3人成为我省文物数字化保护领域技术专家,培育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学院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及学科团队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数量逐年增加,专业教师中拥有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国家注册测绘工程师、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等执业资格证书的教师比例达到75%。学科拥有“湖南省海外名师”——德国安哈尔特大学终身教授、副校长,德国建筑遗产委员会的主席鲁道夫•吕克曼博士、教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杨瑛教授受聘为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名誉院长。

3.科研体系

学科注注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在文物建筑数字化保护集成技术研究中做出了开创性探索与成绩。(1)3人成为我省文物保护领域技术领军人才,培养了一大批建筑遗产保护工程技术人才;(2)“湖南传统村落数字化采集和处理集成技术”等技术及工程实践应用项目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等系列省级科技奖励,引领建筑遗产一体化保护及其技术创新;(3)完成了国家住建部“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40余个精品馆建馆工作,为建筑遗产智慧化保护利用的实质性应用与推广做出了典范;(4)研究成果应用在世界遗产和国保单位监测、保护、修缮项目,研究成果转化金额逾3亿元。学科强化凝聚资源,注重协同创新,应用多学科理论方法及现代科技技术深耕建筑遗产保护利用领域,计划在现有基础上,争取学科在成为湖南省高水平特色学科。引领不可移动文物建筑体系化保护及其技术创新,推动湖南文物保护行业可持续发展,使我省在国内占据文物建筑智慧化保护技术创新的战略制高点,为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湖南模式。

4.学术交流

学科团队坚持“地方性、应用型、有特色”的办学定位,坚持内外统筹、提质增效、主动引领、有序开放,推动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和高层次“携起手”,全面提升学校国内外声誉和影响力。积极拓展国内外科技教育合作与交流,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合作交流新格局。先后举办了“德国的世界历史遗产保护”专题讲座、永州市特色民居(古村落)高峰论坛、永州古村落及古建筑调查活动联席会议、“创新引领 聚智潇湘”院士专家永州行——永州市古村落古建筑与永州历史文化高峰论坛、湖南省2022年度国土空间规划年会等系列活动,提升了学科影响力。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15 湖南科技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