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院概况
机构设置
岗位职责
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首 页 >管理服务 >规章制度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学风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


『来源: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阅读:277』 『日期:2017-09-09』
 

学风,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是一所大学的气质和灵魂,也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为更好的树立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夯实学风建设基础,促进当今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保证和促进学生高质量圆满地完成学业,为我院塑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学工办特制定如下制度实施细则。

 

一、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方针,把学风建设视为学生工作的生命线,真正把创建优良学风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核心内容,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功能和作用,积极引导,强化建设,注重实效,开拓创新,逐步使学风建设由规范要求向习惯养成转变,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二条  基本思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树立教育、管理、服务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思想,加强学风建设要抓好教风、抓好干部工作作风、抓好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重点引导学生“严谨笃学、诚信为人”。学风建设要贯穿各个环节,贯穿学生生活全过程。不同阶段和不同年级,学风建设的内容和侧重点都要有所不同。

第三条  组织领导: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学风建设管理工作。加强院部学风建设,要坚持教育和治理相结合,坚持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查处警示,建立并完善弘扬优良学风的长效机制,将学风建设工作常规化。努力增强我系学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教风建设促进学风建设,力争使我院学风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第二章  建设目标

第四条  坚持把教育作为加强学风建设的基础,在师生中加强科学精神教育、楷模教育的作用,强调教师和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道德养成。

第五条  加强学风建设,教师要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育人意识;建立一支诚信、务实,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优秀教师队伍。

第六条  通过学风建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态度,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校园中形成“勤奋、严谨”的优良学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塑造应用型、创新型和学习型的高技能型人才。

第三章    建设要求

第七条  院部要形成有组织、有领导、有目标、有措施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将学风建设作为系统工程长抓不懈,全员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推进学风建设的各项工作。

第八条  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师德风范的教育,培养教师树立正确的“三观”,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责任感识。

第九条  加强专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开设相关科普性与专业性的讲座,大量开展专业实践、技能培训大赛,推进学生素质拓展。

第十条  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加强教学管理,在教师中倡导启发式教学,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大信息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第十一条  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增强对学生的技能教育和素质教育,扩大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空间,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十二条  狠抓教学过程管理,培养教师良好的教风,加强对教学检查、监督、评价和指导,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第十三条  建立和完善从学生进校到离校的系统教育工作体系,强化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离校教育和毕业就业指导教育工作,通过对新生的思想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就业指导教育,规范学生遵纪守则的行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就业指导教育,引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点。

第十四条  开展新生《学生手册》学习活动。在广大学生中继续开展学习《学生手册》活动,必须做到每位学生对《学生手册》上的各条规定熟记于心。 

第十五条  强化和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建立课堂、早晚自习考勤登记制度,确保学生课堂出勤率,保证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时间。对学生违纪违规现象严格按相关规定给予教育或纪律处分。

第十六条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正确的学习目标,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身心健康的成长成才。

第十七条  严格执行学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分团委、学生会的作用,使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纪律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措施得力,管理效果显著。

第十八条  严肃考纪考风,严格执行学校各类考试考核规定,加大对学生诚信考试宣传教育力度,加强考场管理,杜绝作弊行为。

第十九条  创建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学校党组织、分团委、学生会、各班级,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利于学身心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科技、体育活动活动。

第二十条  发挥先进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精神文明建设的评比工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实施细则

第四章  主要措施

第二十一条  一年级新生重在规章制度管人,可适当采用强制性办法,如加强课堂考勤,以点带面,以部分带全局,引导学生把心思用在学习上来;二、三年级重在引导,多途径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加强专业技能实践,完善学生综合素质。

第二十二条  抓早起,促早读。早起、早锻炼、早读不仅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反映学生精神风貌的窗口,要求学生早睡早起、不开“夜车”、不睡懒觉,培养早起、早锻炼、自觉早读的习惯,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会要检查评比,对做的比较差的学生要进行严格的教育和张榜公布,并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第二十三条  抓课堂,促班风。课堂是学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主渠道。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参加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项教学活动。

第二十四条  抓班风,促校风。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进行端正学习动机的教育,科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加强高低年级之间的学习经验交流,发挥优良学风班集体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实施分阶段、分层次的有针对性的学风建设,形成“比、学、赶、帮、超”、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第二十五条  抓考风,正学风。欲正学风,先正考风,考风是对学风最终的检验。教师、学生、工作人员都要严格遵守《试场规则》、《考生守则》,认真学习《学生管理规定》和《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等,对违反考试纪律的行为要立即严肃处理。

第二十五条  抓奖惩,促学风。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外语、计算机等级以及其他各种技能证书的考试,组织强化学习,提高通过率,对通过大学英语等级及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学生给予奖励,外语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作为评选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六条  抓环境建设,营造良好氛围。一是要建好软环境,充分发挥各级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广泛开展树标兵、学先进等各类有利于学风建设的活动,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大学品位。二是要建好硬环境,教室是学习的主阵地,宿舍是课堂的再延伸,学生应遵守《学生宿舍管理规定》,要强化“文明寝室”的建设评比工作,把教室、寝室用学风建设这根主线贯穿起来。

第二十七条  分管学生工作领导、辅导员要常深入课堂,解决教学中的重大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地专题研究教学和学风建设工作。

第二十八条  班主任应全面负责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安全、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督促学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做好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评定工作及奖惩工作,密切学生工作队伍与任课教师的联系,反映学生意见,听取教师建议。

第二十九条  系学工办组织党支部、分团委、学生分会及班干部认真学习学校的有关学风建设文件,并召开动员大会,使他们明确开展学风建设的含义、目的;各班召开主题班会,使学风建设入脑入耳,从而深入到每个同学心中。

第三十条  把学风建设和系里其他工作密切结合,使学风建设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工作中。

1)把学风建设与党建工作相结合。

①要求学生党员成为学风建设带头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学风建设必须成为学生党支部重要工作;

②发展党员要考察发展对象在学风建设中的表现;

③系分党校培训班要把学风建设的内容渗透进党课里,要求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从进入党校起就要端正学风,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当优良学风带头人。

2)党建带团建,分团委、学生分会也要围绕学风建设这一重点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各项活动,比如演讲比赛、经验交流会等。

3)不断深入开展优良学风达标班活动(班级考评)。

①制定优良学风达标的意见、办法,并组织全系各班认真学习讨论并提出实施意见。坚持两周一评、学期中评、学年总评。

a.学习部:出勤、过级考证(早、晚自习出勤、迟到、未到者;过级考证具体人员);

b.宿管部:男生寝室卫生、寝室纪律(男生寝室日常卫生情况;男生晚归、外宿、私接电源、烧热得快等违纪行为;评选“文明寝室”具体寝室成员);

c.女生部:女生寝室卫生、寝室纪律(女生寝室日常卫生情况;女生晚归、外宿、私接电源、烧热得快等违纪行为;评选“文明寝室”具体寝室成员);

d.文体部:活动、院系表扬(各项文艺比赛、大型文艺晚会各班级出勤情况,此项只减不加;体育比赛获奖具体人员);

e.权益部:院系表扬、其他(给评为优秀教室、“舒雅教室”班级予以酌情加分);

②分团委、学生分会组织优良学风班级达标的具体评分,作好各班优良学风达标活动的组织工作。

<P style="LINE-HEIGHT: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15 湖南科技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